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与世长辞。
1978年12月,一架飞机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抵京后绕北京城上空一周,最后在北京西苑机场降落,飞机舱门打开,彭德怀秘书綦魁英双手捧着彭德怀元帅的骨灰盒,满怀悲痛,出现在机舱门口。
浦安修、彭梅魁、彭钢等一众亲友们已经早早等候在此,他们沿着舷梯缓缓走上飞机,彭钢从綦魁英的手里沉重地接过伯伯彭德怀的骨灰盒,等候在此的人们皆泪眼朦胧,人群中传来抽泣声,到后来直接变成痛哭声。
穿过送别的人群,护送彭德怀元帅骨灰盒的车从机场出发,开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从此彭德怀元帅与老友朱德、陈毅等人相伴安眠,留给在世亲人的,是无尽的思念。
图|彭德怀元帅
1979年3月初,中央为彭德怀元帅补发工资、以及逝世后的丧葬费和抚恤金,共4.8万余元。总参管理局服务处政委贾玉桂前往四川成都,将彭老总的遗物全数取了回来。
贾玉桂返京后,立刻请示总部首长:该如何处理彭德怀元帅的遗物?他得到的回复是:有关彭德怀的遗款、遗物的清单全部移交浦安修。
贾玉桂有些想不明白,因为浦安修已经算是彭德怀元帅的前妻了。
图|毛主席与彭德怀
浦安修,彭德怀的第三任妻子,也是与他相伴最长时间的妻子,夫妻二人多年来感情一直很好。
在认识浦安修之前,彭德怀有过两段婚姻。十几岁时,彭德怀娶了表妹周瑞莲,但是在彭德怀入湘军当兵后,在家的周瑞莲却被当地恶霸地主拉去抵债,周瑞莲不堪此辱,跳崖自尽,这件事让彭德怀难过不已。
1925年,彭德怀迎来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已经是国民革命军营长的他经人介绍,与湘潭师范学生刘坤模结婚,但之后彭德怀看透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贪婪腐朽,选择加入共产党的队伍,当时革命形势严峻,刘坤模选择结束与彭德怀的夫妻关系。
两次失败的婚姻,让彭德怀失望不已,他暗自发誓,不再结婚,从此将所有的精力都投身于革命事业上,率领千军万马,四处征战,先后参加了反“围剿”斗争、长征、抗日战争。
图|彭德怀
1938年,彭德怀已经40岁,他是八路军副总指挥,与朱德总司令开赴抗日前线作战,常常让敌人闻风丧胆,可此时的他却还是孤身一人,他一个人过了十余年的孤身生活。
战友陈赓都忍不住为他的终身大事操心,劝他:“彭老总,我们都成家了,你这个八路军的副司令总不能当一辈子和尚呀。”虽然彭德怀拒绝了陈赓的劝慰,但陈赓还是发自内心地为这位老战友操心着。
在来延安的几位优秀女同志中,陈赓注意到了浦安修,1936年浦安修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妇女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很优秀的女同志,一向性格活泼的陈赓打算让彭德怀、浦安修认识一下。
在延安,大家会时常组织球赛,陈赓就劝彭德怀去看女篮比赛,而浦安修正是女篮球员,浦安修在球场上精彩进球,表现很亮眼,彭德怀显然注意到了她。
图|浦安修
经陈赓牵线,彭德怀认识了浦安修,二人开始接触,彭德怀很真挚地向浦安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家世,陈赓都向我作了详细介绍,你家是书香门第,我的家世也必须向你介绍清楚,我是贫苦农民家中的苦伢子......”他十分真诚地向浦安修说着自己的情况、缺点。
浦安修不介意这些,她告诉彭德怀:“你和我都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们正为消灭贫穷的神圣事业而共同战斗。”浦安修深刻的思想深深感染着彭德怀。
浦安修的出现,让彭德怀打消了心底“不再结婚”的念头。1939年春节前夕,在延安的一间普通窑洞,彭德怀与浦安修结婚,陈赓夫妇、邓颖超、康克清等人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图|彭德怀与夫人浦安修在延安枣园
虽然人到四十才结婚,但彭德怀与浦安修夫妻的感情很好,新婚初始,正是战事频繁的时候,彭德怀时常需要出去作战,浦安修就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照料着丈夫的生活。
彭德怀去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常常与战士们在一起,浦安修总是很理解他;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继续作战,浦安修也来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工作,就近照顾着丈夫。
抗美援朝期间,彭德怀作为中国人民支援军司令,必须要奔赴朝鲜战场,浦安修在家里思念、牵挂丈夫,担心她的安全,彭德怀入朝后忙得根本无暇给他写信,浦安修也很理解他。
趁着慰问团去朝鲜的机会,浦安修也去了朝鲜,她很高兴,但彭德怀不高兴,见到她后严肃地说道:“你来干什么?你这个司令员的老婆来了,一百万志愿军指战员的老婆怎么办?”虽然嘴上是骂,但浦安修知道,彭德怀其实是为了她好,在朝鲜待了没几天,浦安修就离开了。
从朝鲜战场上回来后,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主持军队日常工作,每天也很忙碌,浦安修还是一直守在他的身旁。
当然,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着各种挑战,彭德怀经历着难过的日子时,浦安修也没想过离开他。只是最后无奈,他们提出了离婚申请,但一直没有去法院,此事也就被搁置下来。
他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分别,可在信中却还是互相牵挂着。1978年举办彭德怀元帅追悼会时,浦安修依旧是以妻子的身份出席。
图|彭德怀亲属在追悼会上的合影
所以在彭德怀元帅逝世后,国家领导人做出的决定依然是:将彭老总的遗物、遗款等都悉数交给浦安修。
关于彭德怀逝世后的这笔遗款,浦安修做了妥善分配。在那个年代,四万八千元相当于一笔巨款了,浦安修精打细算,将这笔钱用于几个方面。
第一,分给他的亲人们;
彭德怀与浦安修没有孩子。实际上,彭德怀当然也希望有自己的孩子,1943年后,多年南征北战的彭德怀难得有一段时间留在延安生活,浦安修发现,窑洞外有玩耍的小孩子,彭德怀总是喜欢把小朋友抱在怀里,再从口袋中摸出特意准备的糖果、馍片等小零食,温柔地喂他们吃东西。
这位纵马疆场的硬汉,因为多年上阵杀敌,饱经沧桑的脸上早已留下战争的痕迹,但是在孩子们面前,他展现出温柔、慈爱的一面。浦安修看得出来,他想有一个孩子,他们也希望能有孩子。
但是在接连不断的战事中,彭德怀时常在外作战,浦安修也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参加陕甘宁边区陇东土改工作团、晋西北土改工作团,到各地工作,夫妻俩一直为了解放事业忙碌,却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庭。
即使到建国之后,彭德怀还是经常通宵达旦地忙碌,他与浦安修最后没有自己的孩子,彭德怀将全部的父爱都给了侄子、侄女们,以及在革命中牺牲的老战友左权、黄公略等烈士的遗孤。
图|彭德怀
彭德怀有两个弟弟,彭金华、彭荣华都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都是革命烈士,侄子侄女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的陪伴,尤其是战争年代,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建国后彭德怀惦记着这些孩子们,将他们接到身边,关心照料他们的生活与学习。
对彭德怀而言,侄子侄女们就等同于他自己的孩子。
所以,浦安修从彭德怀的遗款中拿出一部分来给了彭梅魁、彭钢、彭正祥、彭康白、彭起超、彭爱兰、彭康治、彭秀兰这些孩子们。
这么多年,陪伴在彭德怀身边的还有他的秘书綦魁英、警卫参谋景希珍、司机赵凤池,在平日的工作中,他们一直陪伴在彭老总身边,尽心尽责,对彭老总而言,他们也是亲人一样的存在。
浦安修也拿出一笔钱来分给这些昔日在彭德怀身边做事的“亲人”们。前前后后11人,共分配1.6万元。
图|綦魁英、景希珍、赵凤池的合影
第二,捐赠乌石学校;
乌石镇,是彭德怀元帅的家乡。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正是出生于湘潭乌石彭家围子的一个贫农家庭,小时候家里日子苦,母亲早逝,年幼的彭德怀不得不挑起家里的重担。
建国后的1956年、1961年,彭德怀两次回到家乡,视察家乡的学校,并亲笔题写校名“乌石学校”,学校是一座老祠堂,环境比较破旧。彭德怀一直有心愿,希望能存下来一笔钱,捐赠给乌石学校,只是后来诸事繁忙,事情也被耽搁下来,直至彭老总逝世。
在拿到彭德怀补发的工资后,浦安修决定完成彭德怀的遗愿,她拿出1万元,支持学校建设。这座曾经在老祠堂中教学的学校也可以另择校址,完善设施,增加设备,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彭德怀元帅逝世的24年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为这座学校提名“彭德怀希望小学”,为更多的孩子带去人生的希望。
图|彭德怀题写的”乌石学校“
第三,归还欠款;
处理彭德怀元帅身后事时,有一些必要花费,浦安修也始终记得这些费用,她归还洗印彭德怀像片的费用462元,归还开追悼会借款1000元,又补交彭德怀的党费5440元。
第四,捐赠支持款项;
浦安修拿出1000元赠给家乡生产队,又拿出2000元来,接济彭德怀家乡的日子困难的亲朋好友们,帮他们渡过难过,另外还有2000元,浦安修也拿出来用来招待彭德怀同志历史研究写作组的人员们。
图|浦安修
第五,剩余的钱款;
上文提到的款项加起来大概约3.8万元,中央补发给彭德怀元帅的钱款还剩下1万元,这笔钱浦安修更没有用到自己身上,她全数上交中央军委,转给人民银行,用来支持国家建设。
彭德怀元帅留下来的不止有这笔钱,还有一些珍贵的遗物,对于这些,浦安修也都做了妥善安排。
彭德怀元帅多年用的猎枪、手枪、子弹上交总参管理局队训处;收音机、航空手表交给侄女彭钢;电视机交给侄女彭梅魁,让这些孩子们身边也能有伯伯的东西,以解思念。
留给她自己的,只有彭老总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书籍,其余有价值的物品,她都给了博物馆,希望博物馆能悉心珍藏,同时也将元帅的故事留给后世人倾听。
图|彭德怀与浦安修
据解放军总政老干部局的《简报》记录:
“3月3日,总参管理局服务处政委贾玉桂同志把从成都军区接过来的有关彭德怀同志的遗款、遗物的清单交给了浦安修同志。第二天,浦安修同志就邀请贾玉桂同志、及原彭德怀同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王焰同志、孟云增同志、总参政治部副主任冯征同志,以及彭德怀同志的侄女彭梅魁、彭钢一起,商定了处理办法。事后,将处理结果向军委写了报告。”
自彭德怀元帅逝世后,浦安修一直很注重自己的言行。在任何场合,她都不以彭德怀夫人的身份自居,更不想因此享受特权,由于浦安修年事已高,解放军总参相关部门本来打算给她安排一个僻静闲适的小院子居住,安度晚年,浦安修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她不借彭德怀元帅的荣耀享受任何优待,而且向来坚持靠她自己的工资生活,尤其是浦安修不留一分钱给自己,将彭老总的钱款全都给了国家、亲人,这种高尚的情操让很多人为之感动,中央组织部特意表扬了她。
图|彭德怀元帅
晚年的浦安修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中央的组织下,浦安修帮忙编写彭德怀传记,将他一生的革命事迹、建设工作记载下来。
浦安修不顾年迈,带领一批同志找材料、查档案,为搜寻更真实、更全面的治疗,她拖着柔弱的身体,爬山涉水,到老根据地去访问老干部、老同志们。
据资料统计,浦安修与负责编写彭德怀传记的工作人员们去过湖南、江西、山西等多个省份,重走当年彭老总走过的革命路,走访了无数个村镇,也就是在众人的努力下,1981年这本汇集了无数心血的《彭德怀自述》正式出版。
书籍出版会有稿费,浦安修的原则与之前分配彭德怀遗款一样,她说:“这本书是彭老总用血和泪写成的,它的稿酬应该用到最有意义的地方去。”
所以,浦安修将这本书的稿酬所得捐给彭德怀家乡、以及左权县的麻田学校、武乡县的王家峪学校,帮助他们建设校舍,购买图书,虽然彭德怀元帅不在了,但浦安修还是坚持将彭老总的最后一片心血,奉献给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老区。
图|浦安修老人
1991年5月2日,浦安修老人在北京因病去世。
她去世时,《彭德怀传》正在编写工作中,尚未出版,临终前浦安修还牵挂着这本书,她强撑着病体,给杨尚昆老总写信:
“尚昆同志:
为彭老总光辉、伟大、革命的一生写一本传记,是我多年的愿望,也是我应尽的责任,在病中更是终日萦绕于我的心头。
您是最了解彭老总的老战友,我希望彭老总的传记能得到您的亲自审查,但考虑您国事太多,恳请您能加以关照,委托有关组织或指派专人负责传记的审稿工作。重托了!”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浦安修都还惦记着这件事。幸而,浦安修逝世后,她所牵挂的《彭德怀传》顺利出版,如今这本书被更多的后辈看到,荧屏上也有很多演绎彭老总光辉事迹的影视作品,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立下卓越功勋的彭德怀元帅,也不会忘记彭德怀的好妻子——浦安修!